穿衣有“道”反映出你环境保护的态度
东北网3月2日讯提到“穿衣有道”,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是探讨如何把衣服穿得漂亮、时尚,而这篇报道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在对待衣着、对待衣物做出有道德的选择。从穿衣这一生活常态中,反衬出我们对自身生活小习惯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抱有足够重视的时尚态度。其实,仅从我们所穿的衣物来看,与环保这一全球人类的共同主题也有着紧密联系。据科技部统计显示,全国每年有2500万人每人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6.2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时尚的浪潮,总是不休不憩地翻滚着。在这股浪潮的冲击下,在无数商家精力包装出来的时尚生活方式以及概念下,人们的消费方式已经无从谈起理性。为了采写报道,记者随机访问了一些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否盲目采购过衣服和是否了解衣服上过度的消费一样造成环境压力时,被访的人中有八成以上人承认自己常买些并不适合的服装,而九成人对穿衣与环保并未建立起有机联系。
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孙是个时尚女孩,对她来说,最大的爱好就逛街加购物了。当然购物的最主要开支,就是来自于服装方面的消费。她说,如果粗略的估算,按一个月买5件衣服来计算,每年下来买60件衣服,应该没问题。小孙平日提起看时尚杂志,看到新款的服装发布,就会莫名的兴奋,占有欲刺激着她的消费欲。每到换季时是一次大采购,平日零散的小采购,让她有限的收入几乎全部投入其中,平时还要父母、男友“接济”一些。她承认,自己在衣服上的消费有些疯狂,这几年她扔掉或送人了许多簇新的衣服,有的就没有穿过,甚至有的连商标都没有摘掉。她给出的理由是,“难以配搭”其他衣服和“不再喜欢”,还包括“忘记买了这件衣服”、“潮流已过”、“赶不及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像小孙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爱打扮的不仅是女人,男人在服装方面的投入也在逐步增长。
服装方面的过度消费,以及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已经是个世界问题。在香港,香港“地球之友”推动“旧衣回收”活动多年,却发现在回收的旧衣中,平均有5%至10%的旧衣,上面还挂着价钱或牌子名称的“吊牌”﹔意味着这些衣服从未穿过就给丢弃。该会以香港在2003年共回收近2290万件旧衣物来推算,其中可能多达115万至229万件是新衣服。
在英国有人发起了“戒买”行动,倡导购买成衣上瘾的人们停止购买任何衣物一年。认真打理现有的衣物,做到“衣尽其用”。操作的一年当中,绝大多数人不但省掉了一笔不菲的花费,而且也一样能从已有的服装中找到美感和自信。
在追逐时尚、推崇方便的当代社会,慢慢的变多的人偏爱售价低廉、频繁淘汰的“快餐式服装”,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近日一份报告说明,“快餐式服装”受宠使人类付出巨大环境代价,这应归咎于消费习惯、认识误区和经营模式等多方面原因。
除了那些国际大名牌和名贵的皮草外,其实我们的所穿的衣服是越来越便宜了。许多利用合成材料制作的衣服,成本和价格都要比实际看上去的样子低得很多。于是,很多人在购买衣服的时候认为便宜,常有一种“穿一阵,扔掉也不会可惜”的心理。他们所购买的廉价服装就被称为“快餐式服装”。这些服装淘汰起来似乎不那么令人“心疼”,方便买家紧跟新款,尤其博得追逐潮流的青少年青睐。
据报道,全球消费者每年在服装和纺织品上的开销超过1万亿美元。在许多地方,一件衣服穿几代人的事情慢慢的变成了历史,廉价的“快餐式服装”成为穿衣主流。受其影响,英国女性服装销量仅2001年到2005年间就增加了21%,开销达到240亿英镑(470亿美元)。尽管许多人已经对瓶瓶罐罐和纸张的循环使用习以为常,但对旧衣服却通常一扔了之。据统计,英国人每年人均丢弃的衣服和其他纺织品重量为30公斤,只有八分之一的旧衣服被送到慈善机构重复使用。发达国家的现状,让中国人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朱莹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也一直对环保问题很关注。她就认为,在一个富足的社会,人们购买衣服和纺织品既为实用,更为追逐时尚。但这往往意味着不少服装在其自然寿命告终之前就被人为淘汰。制造商和普通消费者,还都不大明白服装业对环境的威胁。不论收获棉花,还是生产人造纤维,或是服装生产、包装和运输,乃至服装洗涤、脱水、旧衣处理,整一个完整的过程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环境。
她指出,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的金钱慢慢的变多,提高生活水准的愿望能够理解,但这种消费必须是有节制的。其实近几年来,普通市民的环保意识持续不断的增加,但对由服装所带来的环境压力,还也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是否是自己必须,是否皮草伤害小动物,是否用有机材料制造成,是不是能够循环利用、二次再生?当你购买衣物如果是把自己的思考分给环境保护一部分,可能你会做出一些不一样的选择。
有机棉:棉花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以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自然耕作管理为主,不许使用化学制品,从种子直到长成的棉花都是在无污染的环境下完成。
玉米纤维:从玉米中提炼出化工醇,然后再利用化工醇生产出聚酯切片,抽丝成聚酯纤维,纺丝织成布料做成服装。“玉米服装”最大的特点是绿色环保,不易变形,不产生静电,对皮肤无刺激。
竹纤维:竹纤维的手感,一般人以为会像粗麻布,但实际上它的手感像柔软的棉,甚至比棉更软一些。而且竹纤维是天然抗菌的一种材质,适合长期户外活动的人群。
纳米服装:经纳米技术处理的服装能预防和降解污物,甚至清除有害化学气体。基于上述功能,自动清洁服装可减少洗涤次数,因而更符合环保原则。
据了解,服装界的环保材料也正在走进市场。因为有如此的“绿色”功效,纳米衣服的售价比一般产品贵30%,有机棉质服装的售价比传统棉质产品高50%左右。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服饰需要买进特殊的加工机械,用于印染、烘干和装饰图案等方面,同样也不便宜。但你是不是能够考虑,省掉几件衣服的价格,买一件环保时尚且有道德感的衣物,作为下一件新衣?
与这些新技术领域的环保努力相比,还有人提出一些更加实际可行的穿衣环保。在一些环保网站记者看到有人提议,为满足大家一时穿衣之需,能够使用服装租赁的做法,服装就像图书馆中的书一样在不同人之间循环使用。报告还建议,零售商大力开展服装租赁业务,比如婚礼商店可出租晚礼服,或从顾客那里回收旧服装,还可以新旧衣物合理置换的方式,来有效处理废旧衣物。另外,还有人建议人们不用熨斗,采用晾干的办法,以节省大量能源。
省社科院研究员郑薇认为,衣物对环境的破坏,可能在人类的众多活动中小之又小,但服装又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如果我们每天穿上身上、向人展示的衣物,增加进更多的环保因素和概念的话,那也说明环保意识真正与每一个人更加贴近。所以,人们穿什么样的衣服、怎样穿衣服,不单单是个生活中的个人问题,也可以看做是一个道德问题。